日期:2015-12-21 點擊: 關鍵詞:IT服務業
古人云:“人多力量大。”那么 IT 服務這個新興行業真的人多就力量大嗎?也有可能大的僅僅是數量。
現代人不是以體力為主,而是以智力取勝。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IT 服務行業應運而生,而三個臭皮匠也自然頂不了一個“諸葛亮”了,畢竟這是高科技時代,智力為第一生產力。我們不能以過去從事物質生產所總結出的方法來大力促進看不到價值的“生產”。
不能以工人數量的成倍增加來推導出產能必將增加的結論。以軟件開發為例,少數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組成的 Team,往往能在更短的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任務,縱觀軟件行業歷史,重要的里程碑均由一個或少數幾個人共同創造。在以智力為生產力的場合,數量決定生產力的概念不再適應,從人際關系、責任劃分等方面也能反映IT 服務行業人多力量小的特點。人多了反而容易互相扯皮、拉鋸,人越多,所考慮的人際關系就越復雜,產生的副作用也就越大,尤其處在關系型社會。
其實,現實中就有類似的例子:1957 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卻因排名先后到問題分道揚鑣,結束了十余年的合作關系,而這只是由兩個人組成的 Team。
IT 服務行業產生于網絡時代,但基礎理論科學中有沒有相應理論可以引導 IT 服務行業進步呢?有,管理學中的苛希納定律這樣定義:如果實際工作人員高出最佳工作人員時,則工作時間與工作成果將與實際的高出倍數成幾何級數地增加。其中哲理多少有些類似我們古代“三個和尚”的寓言故事。IT 服務行業雖然有別于傳統物質生產,但其生產過程仍然要靠人來執行,而且更加注重通過組成團隊從事生產活動,因此團隊成員的合理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
每個人都有不盡相同的思維邏輯、工作方式,所以說人與人的合作決不是人力的簡單疊加,假定每個人都能力都是 1,但實際 10 個人合作所創造的產能可能比 10 大,也可能比 1 還要小,這是力的方向性所決定的。人不是靜止的物,可以比擬成方向各異的某種能量,在相互推動時會事半功倍,然相互抵觸時則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
換而言之,一個團隊的產能不決定于成員數量的多少,甚至不是需要每個人都做到最好,而是避免過多的內耗,成員間的互補。人員素質固然重要,但人員結構的有效管理才是制勝法寶。不同層次人員的有機結合才能使一個團隊保持活力。如果一個團隊都是一流的人才,不但會增加人力成本,還會為誰來做瑣碎、“不起眼”,或者說是技術含量不高的任務而互相扯皮;如果都是還沒入門的初學者,那么這個團隊其實是沒有存在的意義的,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解決任務中的技術難點,即使任務完成了 99%,也可能因為 1% 的關鍵問題無法解決而導致任務失敗。
所以,IT 服務行業,人多未必力量大,關鍵要看人員素質,而最根本的問題——如何行之有效的管理人員的合作。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