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一條光纖鏈路經過的光纜段落越少,鏈路的安全性越高,為什么FTTH的光纜線路要分成這么多的光纜段落呢。
如果從局到用戶的光纖鏈路只經過一個光纜段落(不計跳纖),也就是每個用戶到局都有直接布放一條直達光纜,如圖2,有什么問題呢?

圖2
這里面主要有2方面的問題。(1)進局的光纜條數多,而一個局所能容許的進局光纜條數是有限的;(2)用戶放裝時布放光纜的距離較長,不便于放裝。
受以上兩方面的限制,這樣的一個局最大能容許接入的用戶數只有數十戶,當然也就沒有其應用場景了。
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做2方面的改進,如圖3:
(1)光纜出局采用大芯數光纜,再用光纜接頭盒分歧成多條小芯數光纜;當然,一條光纜如果分歧點太多,會影響到光纜的壽命和傳輸指標。
(2)在用戶較集中的地點設置分纖箱,作為工程和放裝的分界點;用戶放裝時,只需要從分纖箱布放一小段光纜至用戶。
圖3
以一個局出局10條光纜、每條光纜設6~12個分纖箱、每個分纖箱放裝8個用戶估算,一個局的服務用戶數為480~960戶。此時,從局至用戶的光纜線路已經變成了2個光纜段落:局~分纖箱、分纖箱~用戶。由于光纜接頭處,光纖的連接關系是固定的,且衰耗較小,一般不把光纜接頭盒作為分段的起始點。
與圖1相比,圖2中局的服務用戶數有數倍的提升,但容量依然太小;另外,用戶的發展是動態的,若某個位置需要增加一個分纖箱,則需要從局開始重新布放光纜。
從圖3和圖2的對比可以看出,從減少出局光纜條數和便于放裝角度來看,提升局的容量可通過在光纜上增加分歧點的方式實現。光纜的分歧點主要有光纜交接箱(以下簡稱“光交”)和接頭盒2種。
通過光交可以使一條光纜分歧成多條光纜,可分歧的條數主要受光纜的敷設條件限制;各條光纜之間的連接關系是靈活的,但會增加活動連接的損耗,并增加了纖芯管理的難度。
光纜通過接頭盒可分歧的數量較少,一般不超過6條(1分5)。接頭盒的兩側一般會有光纜的余留,如果一個接頭盒分歧的光纜條數比較多,會使光纜顯得比較凌亂、不美觀,如圖4所示;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個光纜接頭盒分歧光纜的條數會控制在4條(1分3)以內。
在圖3的基礎上增加了光纜交接箱后,從局至用戶的光纜網結構如圖5所示。以一個交接箱成端10條引入光纜、每條引入光纜設6~12個分纖箱、每個分纖箱放裝8個用戶估算,一個交接箱的服務用戶數為480~960戶。
圖5
那么一個局能設置多少個光交呢?以一個局出局10條光纜、每條光纜平均連接3個光交估算,可以設置30個光交。這樣,一個局的容量約:14400~28800戶;這么大的容量基本就能滿足大多少場景的需求了。
工程建設總會受到建設條件的限制,譬如,如果光纜網絡要覆蓋一個住宅小區,則光交最好設置在小區內,但在進行一個局的主干光纜建設時,絕大部分小區物業都不會允許在他們的小區進行施工,而等到市場部門和某個小區談判好工程建設條件時,主干光纜工程早就完成了。
城市里的住宅小區、商務樓宇、其他聚類市場等對工程建設的需求是不確定的,而主干光纜的建設又是必須在一定時間(一般在2~3個月)內要完成。為解決這一矛盾,在主干光纜建設時,把主干光交設置在距離潛在用戶群較近、方便光纜布放、具備安裝條件的地點。在住宅小區、商務樓宇、其他聚類市場具備建設條件時,在這些地點安裝配線光交,并布放從主干光交~配線光交的配線光纜進行聯絡,如圖6所示。這樣,從局至用戶的光纜線路就被分成如圖1所示的:主干段、配線段、引入段和入戶段。
圖6
配線光交的設置,可以是局所能覆蓋的用戶數進一步提升。那么一個主干光交下面可以帶幾個配線光交呢?老丁頭認為5~10個是合適的;如果只帶2~3個配線光交,還不如把主干光交改成接頭盒呢。
當前,光纖到戶(FTTH)的光纜線路從局至用戶主要是如圖1的4段結構,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光纜分段太多,會使光纖鏈路的質量變差,使光纖鏈路的連接關系變得復雜。
主干光交和配線光交的分設,主要是為了解決主干光纜和引入光纜的建設時機不同的問題,在建設時機不受影響的場景,譬如當一個局的覆蓋范圍屬于同一鄉鎮或同一個住宅區時,分開設置主干光交和配線光交并沒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