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2-16 點擊: 關鍵詞:IT服務企業,2016中國IT服務企業亟須戰略重構行業
企業發展戰略通常涉及到企業整體、長期和基本的問題,決定著企業未來走向和各種核心能力的形成。當前中國IT服務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需求結構、人才和成本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行業整合成為重要趨勢。從長遠發展考慮,IT服務企業已經到了必須審視和重構自身發展戰略的時候。
首先,市場結構正在發生重大改變。
一方面,云計算大量吞噬傳統IT服務業務;另一方面,新技術和應用,又產生了更為巨大的IT服務機會。
亞馬遜、微軟、谷歌、甲骨文以及國內的阿里巴巴等巨頭都在發展云業務。云市場發展如此之快,亞馬遜的AWS已經發展成年收入70億美元的業務,預計到2020年,可達到500億美元。微軟、阿里巴巴的云業務體量雖比不上亞馬遜,但是增速更快,在過去一年基本實現翻倍。現在不僅中小企業紛紛將IT需求轉移到云端,銀行等對IT應用要求極為苛刻的企業也在轉向云服務。企業的IT架構向云轉移已經成為業內公認的趨勢,結果就是原本大量的IT服務需求在消失。
云計算吞噬大量傳統業務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業務機會,主要是圍繞云平臺的建設、運營管理、咨詢等。云平臺建設具有更高的復雜性,無論是前期規劃還是硬件配置,或是系統搭建,通常都有更高要求,這對相對高端的IT咨詢業務來說是機會;互聯網是云系統應用的關鍵,云平臺從基礎到應用都將考慮移動和互聯的因素,這也是機會;未來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商業資產之一,大數據分析和價值挖掘以及衍生出來的IT業務機會、信息安全需求等增加。但是這些機會并不是普惠性的,因為服務要求更高,所以會更易流向綜合實力領先的IT服務供應商。
除了云平臺出現所帶來的替換性機會,更大機會是新技術新應用所帶來的新的IT服務機會。主要體現在以移動互聯、云計算、社交、大數據為代表的IT技術變革帶來的市場機遇,也就是IDC公司所說的第三平臺的商機。此外,虛擬現實、智能制造、智能硬件等很多新的領域都會出現重大機會。企業最好能夠結合自身的技術專長和資源優勢,就戰略性機會進行逐一梳理,并確定戰略發展方向。企業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做出改變的時候,而最大風險是押錯未來的行業走向。
其次,優秀人才緊缺成為產業目前最嚴重的問題。
人才緊缺,成本不堪重負,現在是業內管理者心中最憂慮的事。近幾年互聯網企業大量崛起,他們的薪資水平之高,國內傳統IT服務企業無法望其項背。以北郵和北航的畢業生為例,在BAT里前50%~60%的人,或者二線互聯網公司里前30%的人,2~3年開發經驗,標配年薪35萬元起。4~5年工作經驗,能帶團隊、能解決常規技術難題的骨干員工,標配年薪60萬~70萬元。以前,國內大型互聯網企業會通過校招和完善的培訓體系培養大量人才,最終會有一部分流出,形成為產業輸血的良性循環。但是這兩年,因為全社會數字化換轉型的巨大需求,企業對“碼農”競爭激烈,標桿企業一再提高價碼,助推了整個IT行業的薪資期望。更要命的是,互聯網企業的現金流極其充沛,要么一輪輪融資(易凱資本王冉給出的數據顯示,2014年拿到天使輪投資的公司達到812家,拿到A輪的達到846家,拿到B輪的也有225家),要么營收50%增長,凈利率30%(百度的財報)。也就是說,還有很大的薪資增長空間。只要他們覺得缺人,人才就會源源不斷流向他們。這樣的人才環境造成的結果是優秀的增量人才幾乎被互聯網企業卷得干干凈凈,存量人才也大量流失。
所以業內企業高管感慨:現在業內人才質量下降厲害,這是產業面臨的最大危機。都說服務外包企業是輕資產的,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資產,現在卻在面臨被釜底抽薪的境地,能不是最大的危機嗎?為了維持運營,服務外包企業的重心不斷向二三線城市轉移。保證人才質量和攀升產業價值鏈,這是相互促進也相互制約的一對因子。這個局怎么破,正考驗著業內管理者的智慧。
再次,資本力量在改寫企業發展規則。
2015年,絕對是科技行業并購繁忙的一年。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認為,在中國政府鼓勵科技和創新以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影響下,VC/PE積極參與,行業激烈整合,大公司都在推進并購擴張戰略。
2015年,在大型并購案例上,我們看到了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攜程和去哪兒合并,美團和大眾點評聯姻,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合并。一句話:壟斷正在加劇!未來的市場競爭,很大程度就是這些企業集團之間的競爭。這實際上反映了最領先企業競爭理念的變化。一方面利用資本傾銷,蕩平還處于發展早期的潛在競爭對手,消除威脅;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被淘汰,通過并購甚至跨行業并購進行戰略卡位;第三就是巨頭企業之間通過優勢資源的整合利用,為當前業務建立足夠深的護城河。這樣的競爭理念已經延伸到了IT服務業。我們看到了很多業內領先企業和BAT等公司形成了各種資本聯姻,比如阿里巴巴收購恒生電子、參股石基信息,騰訊控股證通電子,華為和中軟國際將合資公司轉換為華為對中軟國際的戰略投資等等。
兼并重組是脫困不二法門
IT服務行業在市場結構發生巨變、人才極度短缺、成本不堪重負的現實環境下,資本力量已經變得極其重要!兼并重組優秀團隊、技術能力,獲得相應市場和渠道是發展捷徑,也是迅速擺脫困境的不二法門。
2012年1月博彥科技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融到資金后迅速開始了一系列并購。上市4年時間,完成了7次并購。江蘇潤和軟件2012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之后三年收購4家企業,其核心業務也從智能電網、供應鏈管理拓展到了金融解決方案,并成為金融IT領域排名前十的服務供應商。東華軟件、神州信息、立思辰等一系列已經上市的IT服務企業,2015年都有并購動作,海隆軟件通過并購已經完全轉向了互聯網企業,名稱也改為了二三四五。
在IT行業,技術的更新發展速度遠高于其他行業。現在的情況是大量企業在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探索,相互之間還在不斷整合并加速,部分已經探出路的初創企業會成為并購目標。
在國家號召和支持下,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這股熱潮將會為行業領先企業提供大量的并購機會。只要背后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就可以不斷把好技術、好資源收入囊中。在細分行業內擁有領先的核心技術、專利或客戶網絡資源的初創企業,會成為熱門并購標的。初創企業實際上已經成為巨頭企業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探路石。一旦探出了路,很快會被收購整合。
并購推動了存量市場的集中。過去兩三年80%的對日IT服務企業消亡,幸存企業不斷做大。行業集中度迅速提高。因為資本的主導,企業發展規則在改變,未來業內企業的分化將會更明顯。已經上市的公司(融資渠道)或背后有財團支持的企業將擁有更明顯優勢,那些人員規模龐大但是還沒有上市的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IT服務企業戰略重構要點
基于以上幾點現狀的認識,我們認為IT服務企業已經到了必須審視和重構自身發展戰略的時候。新的發展戰略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點:第一,必須應對市場結構和市場機會的遷移,進行長遠布局,確保所服務的市場有足夠好的前景、足夠大的空間,要著手構建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壁壘以確保更高的利潤。第二,必須構建長遠的人才戰略,必須努力實現以更高的人才質量水平推動產業價值鏈攀升,以更高的利潤水平保證人才戰略推進的良性循環。年前一篇文章談到,華為去年的研發費用高達408億元,超過A股400家上市公司總和。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900億元。華為現擁有76000名研發人員,我們的IT服務企業當然不會有華為如此雄厚的實力,但華為這樣的實力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從無到有慢慢建立的。研發的根本在人才,華為正是因對人才和創新一貫的極度重視,才奠定了今天的地位。第三,除非一個企業真的擁有非常核心的技術或非常獨特的資源,可以獨立發展直至上市,否則要努力打通獲取資本的通道,積極推進外延式發展戰略。未來的市場競爭很大程度將是巨人之間的競爭。壟斷在加劇,這已經是很明顯的趨勢。
來源:互聯網